设为首页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正文

在共建中共享文化发展红利

时间:2016/3/7 15:15:50 撰稿人:易 木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480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在文化建设方面,如何坚持并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我们看到不少令人振奋和期待的制度安排,如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等。20151123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后首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在未来5年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并明确提出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这一系列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出台的切实举措,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优越性。

    与之相呼应,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我们国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后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举措。

    2015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做出了全面部署。

    2015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使得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2015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512月,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又联合出台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安排,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同时,针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配合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设立了8个专栏,策划了29个项目,作为推动落实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主要任务的具体抓手。特别提出要以县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的工作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

    不难看出,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既一以贯之,又呈现出不断推进的关系,体现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直面困难啃硬骨头的勇气和越来越务实、越来越面向基层、不断追求精准的工作作风。

    坚持共享发展,在艺术创作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从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出发,体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创作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佳作,而不是为获奖而创作。在文化消费方面,则要把虚高的票价降下来,普惠大众,让老百姓享受得起,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坚持共享发展,一定会给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版权所有: bt365体育的感觉 主办单位: bt365体育的感觉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10号
联系电话:024-31619079 邮政编码:110032
电子信箱:sywhj@126.com 网站地图
维护运营:辽宁省信息中心 辽ICP备13014344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21010502000354